凤行_第1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节 (第2/3页)


    ??这陈浩也是个有决断的,知晓自己若是不出头,跟意中人肯定没有以后,大抵还存着一份想出人头地给黄家人看的志气,他便冒险和人一起出了海。

    ??苏州本就临海,扬州以盐闻名,而苏州则是以繁荣的手工织造闻名于世,光苏杭一带每年产出的丝罗绸缎便不计其数,这些除了畅销大梁境内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则是运销给海外的那些夷国。

    ??大梁并不禁海,于沿海各地设市舶司,用以进行朝贡通商。

    ??可惜朝廷重农抑商,再加上大梁自诩地大物博,十分瞧不起那些夷人,所以市舶司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朝贡之上,于通商之上却毫无进益,官府无作为,可海上贸易的利润却足够人疯狂,也因此滋生了很多走私海商。

    ??当然,普通的商人肯定不敢走私,还是通过市舶司门下,却对市舶司官员加以收买,大家心知肚明,彼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至于许多海商都靠着与夷人做生意发了财。

    ??可这财也不是那么好发的,尤其是那种手中本钱不多的小商人,他们很多都要亲自出海,去往他地购来大梁没有的物品,通过倒卖获利。而海上气候变幻无常,又有海盗出没,一不小心就会丢了命,也因此很多人称这种出海是做搏命的买卖。

    ??当年陈浩便去做了这生意,半年后从海上回来,人被瘦得脱了形,却带回了一袋子红宝石。就靠着这袋红宝石,陈浩发了人生第一笔财。

    ??等手中有了周转的银钱,陈浩更不会放过这门生意,就这么把大梁的丝绸瓷器运出去,再从其他国家运回宝石香料等物,陈浩也算赚得钵满盆满。这小子人胆大,也是个有成算的,就这么一来二去,在苏杭一带也算闯下了一点名头。

    ??至此,他才能堂堂正正踏入黄家大门,将黄莹儿娶回家。

    ??至于九姨娘昨日说的那句话,就跟陈浩做的这生意有关,陈浩也是与丈母娘顺口说了一句,提及吕宋多产稻,当地百姓饮食习惯和大梁别无不同,这次凤笙让黄家帮忙筹粮,却束手无策,才会想起此事。

    ??听完九姨娘的话,凤笙陷入沉思。

    ??她自是清楚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无缘无故九姨娘怎么会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尤其海上的事本就说不准,以前的一句闲话,就能让九姨娘不顾身份当着凤笙的面提及,背后肯定没有这么简单。

    ??知晓事情没那么容易瞒住,九姨娘想了想,道出实情。

    ??其实事情很简单,陈浩的生意碰到了难处,所谓民不与官斗,这海上的生意本就无常,不管是经过市舶司还是走私,都必须与官打交道。而暴利自然少不了竞争对手,以前小打小闹也就罢,如今陈浩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自然碍了人眼。

    ??黄家在江南一带经营多年,自然也有关系的,可这关系也分地方。就在陈浩焦头烂额之际,凤笙突然给黄家递信过几日会登门拜访,这不就求到了凤笙的头上。

    ??至于黄家为何这么卖力,其实陈浩的生意,黄家也是入股了的。也是通过陈浩,九姨娘和黄金福才接触到海上贸易,事关己身,自然不留余力。

    ??第129章

    ??看来黄家在海上没少赚银子。

    ??凤笙得出这一结论。

    ??而她径自沉默不语,一旁坐着的九姨娘, 瞅着她的表情, 心中惴惴不安。

    ??其实对于九姨娘的小动作, 凤笙心中并不是无感, 不过她向来明白水至清则无鱼, 只要能办成事,其他细枝末节她都可以忽略不计。

    ??“说说吧,说说你们的生意和外面的一些情况。”

    ??九姨娘面露喜色, 心知小动作已被魏王妃察觉,也不敢隐瞒,将自己所知道的情况一一道出。

    ??听完后,凤笙并未给她答复,此事她需和魏王从长计议, 毕竟此事非同小可,即使她能拿主意,也得和魏王通气。

    ??*

    ??从琴瑟轩出来,九姨娘抹了一把冷汗。

    ??心中虽难掩喜悦,但也不得不感叹和这些贵人们的交道不好打。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她便知晓‘方师爷’是个不容易为人左右的, 没想到对方嫁人后相夫教子多年, 缜密的心思却一点没变。

    ??她扬首就看见站在不远处树下的黄金福。

    ??见黄金福脸上一丝喜色都无,她心里咯噔一声。

    ??面上却佯装没看出来, 露出一抹微笑, 走过去叫了声‘老爷’。

    ??黄金福哼了一声, 扭头走了,九姨娘跟在后面。

    ??一直回到上房,侍候梳洗的丫鬟婆子都下去了,九姨娘才拉下脸,上床背着黄金福躺下了。

    ??黄金福见她这样,气得不轻,来回在床前打了两个转,也去床上躺了下。

    ??躺了会儿,大抵心中有气憋得慌,又坐了起来。

    ??“我没说你把女婿那破事捅到王妃面前,你还冲我使起脾气了?”

    ??九姨娘也恼了,坐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