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行_第13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节 (第2/3页)

官员,在朝堂上屡屡提及山西赈灾事宜,意图挑起议论,打算围魏救赵。

    ??可惜作用不大。这些事左奕也一直安排人做着,因着魏王手下没有可以左右朝政的高官,通常是提起就被人刻意压下,不过凤笙没有放弃,哪怕是故布迷阵呢,总要做着。

    ??除此之外,该安排的都安排了,她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

    ??凤笙并不知道,山西的情况比她想象更糟糕,不然八百里加急送出的家书,也不会初五才送到凤笙手中,全因当时魏王没能及时收到信。

    ??腊月二十,魏王私下离开了一趟太原。

    ??有一批运往大同的军粮被劫了。

    ??劫粮的是当地灾民。

    ??*

    ??大同属九边之一,西北的金人年年进犯,大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举朝上下,缺了哪里的粮都行,唯独边关的军粮缺不得。

    ??哪怕这个现实很残酷,可这就是现实。

    ??军粮自然不是从山西当地官府过,而是由户部直接拨下,还有一部分是各地的商人受到朝廷招募后运粮至边关,以此换取盐引,也就是所谓的开中法。

    ??这开中法从前朝延续至今,虽因朝廷管控得当,不如前朝泛滥,但也是必不可缺的。

    ??尤其是逢乱时。

    ??越是乱的时候,越是能看到一些商人活跃的背影,火中取栗才能赚到暴利,自打两淮盐政改革后,四川、长芦等地的盐区都一一进行了改革,不光对私盐打击的很厉害,仰仗开中法存活的一些商人也被打压得难以喘气。

    ??许多人纷纷转行,若不是这次朝廷的开出的价码太诱人,恐怕没人愿意走这趟。

    ??像平时,三石粮食才能换到一小引盐引。一盐引约合四百斤,一小引则约合两百斤。因为这次响应朝廷招募的商人极少,几乎可以达到一比二或者一比三的比例。

    ??也就是说,一石粮食可以换到一引盐,甚至比这还多的盐引。

    ??且针对盐政改革,这次也放开了盐引发放的条件,不光放大了兑换时间的限制,由当年有效换为五年之内有效,且不设引岸口。

    ??也就是说,拿到盐后,可以去往大周境内任何一个引岸区贩卖。

    ??其实说白了就是朝廷默认这批盐的贩卖走向,哪怕是当做高价卖呢,毕竟盐政改革还没推广到整个大周,官盐店的设立也不可能涉及到每个地方。

    ??还有那些偏远地区,这种地方才是高价盐的贩卖地域。

    ??因此,虽明知道就是火中取栗,前来拿命博财的商人也不在少数。

    ??这次便是一个姓孟的商人,响应朝廷招募奉命送一批粮到大同,可惜走到半路上被劫了。

    ??换做平时,这种事朝廷肯定不会管,毕竟粮食未到边关,就算路上有所损耗也是商人的事。

    ??可谁叫现在各地都缺粮呢?

    ??尤其这又是军粮,耽误不得。

    ??本来朝廷就打着开空头支票的想法,反正粮食先运去,以解边关缺粮之危。至于盐引,对朝廷来说,盐本就是无本的买卖,谁知半路出了差错,还是被灾民所劫。

    ??既然扯上灾民,就和赈灾钦差有关,又是在太原府境内,魏王只能前往当地查探此事。

    ??军粮是走到一个叫做阳兴寨的地方被劫的,从太原到忻州,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走石岭关,一个是走阳曲县。

    ??这是走在路上时,赵天放手下的一个叫做王程的书办告诉魏王的。因为赶得急,所有人都是骑马疾行,也说不太清楚,只能把大致的情况说了一下。

    ??赶到当地时,已经暮色四合。

    ??一行人先来到阳曲县,进了城后就直往当地县衙去了。

    ??这时县衙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