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开局一个新手村 第57节 (第2/3页)
养殖区,后侧是田园区,再后侧便是后山。山脚下一边是开荒出来的沙地,一边是新建的砖窑厂。 ??工厂区、养殖区与居民区都分别有路连通村口的直通路。 ??这规划图叶兰亭是按照现代城市的规划方式来画的,对于大古村这样的小山村而言,有点太过超前。 ??所以叶兰亭并不慌,她给自己定的实现规划时间是十年,先从最简单和最重要的开始。 ??什么最简单,翻新房屋最简单;什么最重要,修建学堂最重要。 ??就在年后刚开工没几天,山上开采黏土的砖窑队传回一个消息,有人在挖黏土时发现了疑似矿盐的东西。 ??砖窑队的人用树叶把几块琥黄色的石头带回来给叶兰亭看。 ??她打开树叶,仔细一瞧,还真是矿盐石! ??第51章、1更 2更 ??叶兰亭连忙打开手机对着矿石一扫:【恭喜您,挖到宝藏盐矿石!村庄财富 10000.】 ??叶兰亭:“……!” ??如果能将盐矿开采出来,那她的大古村就发财了! ??只是现在朝廷下令禁止贩买私盐,这桩生意恐怕不能拿到明面上做,想到何氏要贩盐也得借江湖人士出手,做得十分隐蔽,一般的小盐商更是得小心翼翼。 ??叶兰亭想到这儿,立马让砖窑队的人封锁消息,除挖矿时在场那几个人,发现盐矿的事不能泄露出去半分。 ??好在当时挖采那几人都是本村人,刘小刚带领的小队,他发现疑似盐石的东西后立即带回来给叶兰亭过目,因此知道的人没几个。 ??盐矿必然要采,但绝不是大张旗鼓的采。 ??幸而这次砖窑厂建得很及时,正好可以借挖采黏土的名义暗中采盐矿。 ??其实盐本身并不是什么违|禁物,只是在物资匮乏的古代,盐成了百姓家中稀缺的东西,其重要地位有点相当于后世的石油,至于能制兵器的生铁就更不用说了,一般朝廷只要管控住这两样东西,就能管控住战争和经济的命脉。 ??以前叶兰亭看史书时,看到关于“盐引”的起源最早见于宋代。北宋太宗年间实行了所谓“折中法”,要求商人须向边境运送粮草而获得盐引。 ??后来明初政府又诏令规定,盐商须赴边塞纳粮,再由官府发给盐引,称“开中法”。那时因为商人们苦于远途运输,于是在边塞之地就近雇人开垦土地,收获粮食后换取盐引。 ??如此一来,既保证了军队粮草充足,又收敛了中原腹地的经济流通。 ??盛朝皇帝才刚开国五年,前朝乱军又频频在北方发起反攻,如今这位皇帝老儿用这样的办法,一能有效管控朝廷财政,二能驱使全国盐商主动为边塞大军运送粮草,可见其雄才谋略不输于历史上其他皇帝。 ??只凡是与特|权沾边,皇亲权贵总是能从颁令中嗅到巨利,围绕盐引滋生种种包庇勾结行为,这种政|策是不宜持久的。 ??只能特殊时期行特殊办法。 ??叶兰亭虽未见过这位盛朝开国皇帝,但她根据一些听来的事迹分析判断,等到北方战事平息后,这位皇帝应当会逐渐将盐引政策开放。 ??所以她现在将盐矿开采出来,先小部分出手一些,换些银钱用在村里的其他工业和基建,等到过几年不打仗,朝廷管控得不严了,再权宜行事。 ??小事依众谋,大事当独断。 ??越小的事情叶兰亭越会召集全村人开会讨论宣布,越大的事情叶兰亭反而只需独自思考一晚上便决定。 ??村民人多嘴杂,采盐一事暂且不宜走漏风声。 ??叶兰亭决定好后,将几个心腹手下换来,吩咐他们秘密行事,又抽调了一部分人去砖窑厂,明面上的一批人用来烧砖,暗地里的一批人却是在采盐。 ??这件事情瞒得很紧,就连郑姑她们都不知道。 ??年关过后,从镇上收购的毛料渐渐变少,薛霁安便来向叶兰亭请示,是否能将镇上的两间铺子腾一间出来做纺织品零售铺。 ??自从正月那段时间,外村的人来大古村走亲戚,看到他们这儿的人都穿一种款式新奇的棉衣和毛衣,即便是小孩子的衣裳也很好看,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这些棉衣和毛衣都产自他们大古村自己的纺织厂,用镇上收购的毛料加工成的。 ??大古村村民在自己的村办工厂买东西有便民优惠,但不是大古村的人却是想买都买不着,这可把乡里乡亲都羡慕坏了! ??听说他们叶村长规定,纺织厂的东西只销到城里去,根本都不在镇上卖。 ??除去杨青锋带走那批货外,年后纺织厂开工,仓库里又有了不少现货库存,所以薛霁安考虑,看能不能把收购站旁边的店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