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娘和离之后(科举)_第11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2节 (第3/3页)

给你才好。”
  说到狗官,盛言楚将卫敬的回信拿了出来。
  “义父说捐官者在当地敛财早已是约定俗成的事……”
  对,没错,在卫敬眼里,吴记四处讨钱的行径并没有触犯朝廷律法。
  赵蜀傻了眼:“怎么会这样?卫大人真得不打算管管那狗官?”
  盛言楚淡淡道:“管当然要管,但不会管他暴敛。那一万两的捐官银早已被朝廷收入囊中,吴记上任后从咱们身上捞回本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
  朝廷之所以实行捐官,不也是为了敛财吗?
  如今一口气从吴记身上将一万两收走,和吴记上任后剥削老百姓拿到一万两有什么区别?说到底,老百姓才是彻头彻尾的受害者,只不过朝廷瞧上去脸面要好看些,而吴记则担了这场敛财行动中的恶名。
  当然了,吴记从中也拿到了好处。
  就在几天前,孟双给他递了消息,那日他跟赵蜀在护城河上遇见的那帮衙役要去的地方正是昌余县,赶在年底前去昌余县目的就是为了将静绥被革除的秀才名额运过去。
  “一个秀才名额至少千两不止,静绥今年一共革了五个,且那五个都是本不该被革的。”赵蜀心往下直坠,“这么些天过去了,书生们的御状递上去后杳无音信,难道那五个秀才真的要无力回天?”
  被顶替的事每年都会发生,若非家中有路子,一般名额都找不回来。
  “再等等吧。”
  盛言楚不相信卫敬在得知他从廪生秀才降为三等后会无动于衷,他当年只考了县试,如果他的廪生头衔被摘走,那他的‘小三元’的称号就没了。
  卫敬当初认他做干儿子,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赏识他的前程,义子的前程若出了差错,卫敬势必会上心。
  -
  临朔郡城。
  卫敬扭了扭伏案僵硬的脖子,将桌上批阅好的折子交给底下的刘功曹。
  刘功曹就是当年将只考了县试的盛言楚提拔为秀才的人,卫敬了解到这一层的关系后,对刘功曹很是喜欢,一般年尾整理折子这种轻松活,卫敬都会交给刘功曹去办。
  看到刘功曹,卫敬就不由想起义子盛言楚前些天送来的信,便喊住刘功曹:“静绥县的岁考榜折子在哪?去给本官找来。”
  “静绥县的岁考折子?”刘功曹的脸骤然大变,跪倒在地,颤巍巍的道:“回大人,下官有一事迟迟没跟您说。”
  卫敬抬起头:“何事?”
  刘功曹忙从一众折子里抽出一个双手奉上,道:“前不久静绥县县学联名即将下场县试的书生写了御状,状告新上任县令吴记拿岁考榜做买卖,下官当时觉得此事越不过郡城的财务整合,便擅作主张将此事压、压了下去……”
  “大胆!”卫敬愤然拍响桌面,脸色铁青:“这种事你竟敢私自做主?”
  怪不得义子好好一个廪生秀才突然变成了三等,他之前一度以为这孩子岁考没考好,但左思右想觉得有蹊跷,故而让刘功曹将静绥县的岁考折子翻出来没想到底下竟瞒了他这么多事。
  刘功曹不顾体面的以袖擦汗:“大人,静绥新上任的吴记妻室乃皇商金家的旁支,您忘了当初吴记上任时往咱们府上塞得两支千年人参?”
  卫敬轻晒一声:“依刘大人之言,本官收了人参就该睁一只之眼闭一只眼?”
  刘功曹哀哀的垂下脑袋没言语,卫敬将一目十行看过的御状折子往刘功曹头上猛地一掷,骂道:“那金家旁支算什么东西?!空有金家的牌面罢了,若是个有权有势的人家,何须苦心孤诣的去当县令?刘大人呐刘大人,你怎么连这点弯弯绕绕都想不明白?”
  刘功曹被骂得一愣一愣的:“大人的意思是静绥县令吴记外家和金家没什么瓜葛?”
  卫敬懒得跟刘功曹深夜细谈皇商金家嫡系将旁支压到喘不过气。
  “吴记搜刮民脂民膏本官不欲理睬,但他休得将静绥读书人的风骨往地上磨蹭。”卫敬边说边提笔在岁考榜上画了两道杠,冷笑道:“刘大人自己看看——”
  静绥的岁考榜折子啪得一声往刘功曹头上砸去,直砸得刘功曹头破血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