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风光:一带一路上那些国家的地理人文(套装10册)_第四章 璀璨的文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璀璨的文明 (第4/15页)

埃及叫作阿赫美斯的书吏。这部纸草收录了85个数学问题和解答,内容涉及财政支出等问题。
  《莱茵德纸草》书影
  从纸草文献之中可以发现,古埃及人已经开始采用10进位的象形符号,从1到百万均有不同的象形文符号,但却没有表示0的符号。一竖表示数字1,一段绳子表示数字10,一卷绳子表示100,荷花表示1000,手指表示10000,蝌蚪代表100000,而举起双手的人表示巨大或永恒的符号,表示1000000。同时,与众不同的长度单位也是埃及数学形式的显著特色,这些单位由指、掌、脚掌和肘组成。
  ◎代数与几何
  古代埃及已经有代数的萌芽,这体现在保存下来的数学演算习题纸草之中,有一些求取未知数的题目甚至相当于一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古埃及人将“未知数”称为“堆”,可见这些运算多与计算粮食有关。
  由于古埃及人必须计算尼罗河每年因泛滥而流失或增加的土地面积,从而预算谷仓存粮或者建筑项目所需要砖块的数目,几何也就在实际需要之中产生了。
  几何学(geometry)一词的本意是“土地测量”,古埃及人在几何学中最突出的成就莫过于圆面积的计算,而且粗略地接近了后人所算出的圆周率。在计算体积的时候,古埃及人通过长期的实践掌握了圆柱体体积等于底边面积乘以高的方法。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更学会了计算角锥体或截头角锥体的体积的方法。
  古埃及的几何知识都具有实用性质,尼罗河每年泛滥,耕地面积和地形经常变化,天地的界限在泛滥时遭到破坏,测量人员就用几何方法丈量土地,划定地界。公元前5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周游埃及全境,并在所著的《历史》一书中描写了古埃及国王如何通过土地面积来征收赋税的方法。根据铭文记载,第十二王朝开国君主阿美涅姆赫特一世曾经巡游全国,划分疆土,重新划定疆界。在许多贵族坟墓的壁画之中,也出现了描绘国家官员对田地进行测量登记的场面。
  《莱茵德纸草》是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纸草文件,但它所记录的数学公式却在几千年后依然先进。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之中,古埃及人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丈量土地、修造运河、计算收成和劳工军队给养等需要,都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作为一个讲求实际的民族,古埃及人通过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并非基于任何抽象原理,虽然使用的方法极其原始,但成就却显得无比辉煌。
  神秘的木乃伊
  世人眼中的木乃伊,是好莱坞电影中的神秘鬼怪。可历史上的木乃伊,却代表着古埃及在医学上的卓越成就,它涉及到解剖学、防腐技术、缝合技术、整形技术等一系列医学内容,复杂而又系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础之一。
  ◎木乃伊的传说
  在众神还和人间亲密来往的久远年代,地神塞布的儿子俄西里斯是埃及的法老。他勤劳而聪敏,教会人们耕种、做面包、酿酒、开采矿石,让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们爱戴他,敬仰他,将他当作尼罗河之神,坚信是他赋予了人类生命。
  法老俄西里斯和女神奈芙蒂斯壁画
  塞布还有一个儿子,名叫塞特,心胸狭隘,心肠歹毒。他嫉妒哥哥俄西里斯的地位,便想方设法谋害哥哥。
  这一天,塞特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宴会,邀请了许多王孙贵族,当然也包括法老。宴会进行到一半时,塞特说有个小游戏活跃气氛,他命人搬上来一只镶满珍贵珠宝的黄金箱子,对众人说,谁能躺进去,箱子就归谁。俄西里斯在众人的推举下,无奈地躺进箱子。谁料到塞特立刻锁好箱子,将箱子沉到了尼罗河底。
  年轻的王后、女神伊西斯得知这个消息后,亲自找回了丈夫的尸体。但塞特心有不甘,又将尸体偷走,并将其分解成48块,丢在了全国各地。伊西斯又跋山涉水,走过了几十个城市,分别找到了丈夫的碎尸,将它们各自就地掩埋。
  巨大的悲伤再加上已经怀孕的身体,让伊西斯难以管理国家,塞特趁机夺取政权。10个月后,孩子出生,他从小就是个勇士,一心要为父亲报仇。成年之后,他果真打败塞特,成为新的法老。他将父亲的尸体从各地挖掘出来,拼成了完整的尸身,并用特殊的方法将其制成干尸,最后又在众神的帮助下让父亲复活。
  不过,俄西里斯是在冥府复活,他成为冥府的管理者,负责对死人的审判和对人间法老的保护。
  这就是木乃伊由来的传说。
  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的灵魂会在一定的时机回到肉身,所以尸体一定要精心保护,不能任其腐烂,所以诞生了木乃伊。可归根结底,还是法老对至高权位的迷恋——他们活着是百姓的统治者,死后也一样是统治者,所以尸体要备受恭敬,哪怕是捏造一些玄乎其玄的传说,比如法老有俄西里斯庇护,谁敢反抗法老,死后就会遭到俄西里斯的审判。
  ◎木乃伊是古埃及的医学成就
  按照现代科学家的解读,在几千年前,制作一具木乃伊大约需要70多天。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首先要解剖尸体,将心脏以外的内脏取出,用香柏油清洗腹腔,接着分解软组织和取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